(摘自弱电行业网)
很多朋友多次问到关于监控各类项目如何组网?做为一个做监控项目的弱电人,心中不得不有几张常见监控系统图,只有了解组网系统图后,做监控项目的各个环节才能了然于胸,随时能够拿出解决方案,本期我们一起来总结下,监控常见项目的组网系统拓扑图。
一、酒店传统或全光网络接入组网系统图
传统的综合布线方式,即网线加交换机级联形成局域网这种组网方式。
弊端: 线缆多,接头多,铜线容易氧化,造成网络故障频发,故障排除困难。而且各种系统繁琐、设备占用多、长期需要专业人员维护。
全光网络接入方案不仅能有效减少线缆及人工成本,也极少出现线路故障问题,一个房间只布放一根光纤,一个房间只配备一个终端,在实际监控项目中,也有不少项目使用到了全光网络。
传统酒店项目接入方式(监控、无线覆盖):
图一
全光网接入方式(监控、覆盖):
图二
二、雪亮工程方案组网图
项目建设拟在区县辖区内各个区域、乡镇及村(小区、院落)新建高清摄像;县辖区内各镇、各村主要的出入口、道路部署智能化感知人员卡口及车辆卡口系统实现对人、车辆图像 抓拍结构化描述;对各村部署感知人员卡口系统、智能跟踪系统。
县设立平台并对本辖区内的各个乡镇以及村(小区)的监控资源进行统一控制和运维管理,县平台与地市平台、省平台对接;另外,部分已建设监控系统的社会资源也需要接入到县局平台。
图一
图二
三、太阳能监控系统
太阳能监控系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,由于监控点自身环境特点,距离较远,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有线或光缆,因此应选择无线传输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输。目前,4G无线传输技术成熟,并得到广泛的应用,其具有信号覆盖率高,部署方便等特点,是该系统设计的最佳选择。
视频监控系统拓扑图
该监控系统包含前端采集单元、无线传输单元和中心管理单元 3 大部分组成。
前端采集单元
前端采集单元由视频服务器、风光互补供电系统、外接采集设备三部分组成,它通过外接的摄像头等采集设备实时采集现场的视频数据,并存储视频数据到本地存储设备。前端采集单元自身配备供电系统,保证设备在无光照、无风、或无光无风等环境下能最大程度地持续正常工作。
无线传输单元
无线传输单元负责用户所需数据的远程传输,在前端采集单元的视频服务器中集成有 4G 无线传输单元。4G 无线传输技术具有信号覆盖率高,部署方便等优点,同时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能力,为视频的实 时流畅传输提供了保证。
中心管理单元
中心管理单元负责对各个前端采集单元的监控和管理,包括实时视频监控,历史视频回放,历史视频截取,图像抓拍等功能。
四、厂区监控组网系统图
这里面有两个类型的组网拓扑图,可以看下。
图一 厂区的监控存储拓扑图
五:小区监控组网系统图
根据小区的建筑特色及实际安防需求,小区的防护范围划分为两道防线:
第一道防线: 是 小区的主次出入口及外围周界 。
小区主次出入口是人员、车辆进出的必经之处,虽然24小时有保安人员值守,但是单靠保安人员来实现整个出入口的管理不仅在安全性上不高,并且会给值班人员带来极大的压力。在该区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,实现对进出人员及车辆的记录、控制。
小区周界覆盖距离长,是小区安全防范较为薄弱的区域,也是犯罪份子最容易绕过保安人员直接入侵小区的主要地点,因此在该区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,不仅提高了小区的安保性,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投入成本。
第二道防线是小区的公共场所及住宅楼周边。
系统在公共场所、主要干道岔路口及住宅楼周边等立杆安装室外监控点,实时监控这些区域的人员及车辆。
如下图:
六:监控光纤组网拓扑图
1、普通应用
主要针对网线距离有限,可以使用光纤收发器,我们平时可能比较常见是这种样的组网
图一
2、一对一传输方式
这是光纤收发器比较常见的应用方式,应用在中小型的远距离网络中比较多,比较明显的就是只有一对光纤收发器。
图二
3、大型监控项目光纤组网的应用
汇聚型光纤收发器在一些小型网络监控项目中应用比较普遍,为多对一的链接方式,其实也叫光纤汇聚交换机。
机房端的4光1/2电或者8光1/2电光纤交换机,直接取代了多台1光1电光纤收发器,通过光纤交换机的千兆网口直接连接到NVR,减少了机房端一台网络交换机的应用。
图三
4、pon组网监控拓扑图
这个方面昨天还有朋友在问,各监控点摄像机输出图像信号数字视频流通过 ONU设备接入PON,再通过光分路器 ,实现多点到点的接入。
pon它由OLT(光线路终端)、用户侧的ONU(光网络单元)以及ODN(光分配网络)组成。
PON承载技术作为业界主流接入网组网技术,网络结构简单,系统稳定性高; 网络适应能力强, 在系统功能、性能需求发生较大变化时,能灵活应对; 接入业务类型多样,能更好地解决视频监控系统接入范围覆盖广、接入点位不确定,接入前端设备数字化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。
PON在远距离或远程监控等超大型监控项目上,有更好的应用。
图四
七:看守所
监控系统拓扑图
常用的看守所监控组网系统:
【版权声明】本文部分图片、文字、字体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